新海誠電影的劇情大綱我可以用三言兩語來講完它,因為它們夠簡單,講的都是被分開來的人們的故事,然而講的出劇情卻沒有辦法輕易表達出其中的含義,不過個人倒是有幾個特別的角度可以供讀者探索...
記得大學時筆者修了一堂名為「動漫文學」的課程,授課的過程老師就曾經對他進行過一番討論,不知道曾經看過他作品的觀眾有沒有意識到新海誠的電影裡時常會有電車的出現,不論從外看著電車的經過或是從裡探著外面的風景,電車在他的作品中似乎是項不可或缺的要素,難道只因為日本人常搭電車?如果不是,那這個符號的意義是?我記得當時自己在課堂上的回答:或許因為電車行經的路線是一站一站的,就像人生會有某些停靠站,有的人會上有的人會下,所以才常聽人說人生有許多過客,有些人只是剛好跟你搭著同一班電車,至於他們的目的地跟你相同與否,會不會下一站就離開了不得而知,而老師給的解讀也跟我相去不遠,只是稍有不同,他說:「因為電車通常是單向行駛,它並不能夠臨時決定變換方向或是掉頭。」就好似新海誠動畫中的角色一樣,即便再怎麼幻想、科技再怎麼進步,他們的人生也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從來過更不用說那份感情,很多人擦肩就是錯過了,就像《星之聲》的美加子跟寺尾被拉的越來越遠,《雲之彼端》的浩紀雖然喚醒了佐由理,但感情也跟隨著夢境消失,當然最明顯的莫過於《秒速五釐米》裡貴樹大老遠跑去找明里,然而殊不知離開的列車象徵著必須往前走,但貴樹卻依舊回頭看著對方,後續像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裡雖然有復活死人的方法,但仍然強調著活著的人比較重要,或《言葉之庭》中彼此坦誠了感情,對於未來卻給了許多留白,透露著等自己踏的更穩站的更直再去見他/她,直到《你的名字》裡導演才終於安排讓兩人再次相見,雖然不知道姓名,但至少見到了也還依稀記得那份溫柔,就好像他/她又跟你搭了同一班電車一樣。
值得令人玩味的是,新海誠好像特別喜歡姊姊系的角色,尤其最近的幾部作品從《言葉之庭》的雪野、《你的名字》裡的奧寺前輩、比瀧大三歲的三葉,姐弟戀的傾向不言而喻,包括這次的《天氣之子》裡頭似乎也有個類似的角色,不過導演本人其實也曾在一次訪談裡提到自己喜歡的的確是年上型的女性,對應到其作品裡比較樂觀向、有雨過天晴氛圍的也都是和年長女性戀愛的這兩部,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或到時進戲院時觀察。
說到《言葉之庭》這部片,其實頗讓筆者聯想到昆丁塔倫提諾的,新海誠其實並不是第一次在電影裡如此仔細的描繪女性的腿至腳掌的輪廓,早在《雲之彼端》時就有類似的鏡頭,然而在《言葉之庭》中是更將它發揚光大,頓時能理解昆丁迷戀腳被稱足控的原因,除了線條帶出的性感,在課堂上老師曾提過「腳」或者更準確說是「腳掌」其實是一個非常私人甚至可以說帶點神秘色彩的部位,你會搓胸、你會揉臀、你會更進一步...,但你的腳卻是一個鮮少人會去主動碰觸的地方,更何況是腳底,這樣一想之後就會突然發覺秋月跟雪野在涼亭裡做這勾當是多麽樣的親密,藉著測量尺寸為由摸索著一個女生如此私密的位置,想著是令人臉紅心跳卻絲毫不色情,靠的是新海誠的「詩憶」,畫面美、氣份佳、寫意的台詞,稱它為「新海誠最美的作品」當之無愧。話說筆者當初在一看到劇中的背景時還誤以為是廣告,因為他的作畫水準是如此逼真,這些人物也跟著更像是活在現實世界的動畫角色們,架構起的氛圍讓你陶醉在這僅僅只有47分鐘被完美傳達的跌宕起伏。
最後,如果都看過這些作品的讀者們跟著筆者把他們一字排開來會發現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該說是作者價值觀的蛻變或者說是早有安排,6部作品不盡相同但循序漸進卻油然而生,簡直就像個大型的感情關係上的起承轉合,從一開始「寂寞」、「孤獨」的充斥著憂鬱氣氛、不確定的《星之聲》到後來《雲之彼岸,約定的地方》一切結束於夢醒看似美好的假象,在《秒速五釐米》中達到最低點,不用任何科幻、奇幻,僅是現實就足夠拆散彼此,但緊接著宛如三幕劇中的轉折,從片尾最後一抹微笑開始,《追逐繁星的孩子》放聲哭出心中的寂寞、《言葉之庭》終於來得及和對方傳達自己的心情,雨過也得以天晴雖然不知道是否能再見,到最近的《你的名字》能夠再次相逢好像又更近一步。看似以前的作品在為未來準備,未來的作品在對曾經致敬,如此相互映照,新海誠是看著以前的自己不斷在進步,讓人期待不知《天氣之子》會呈現出怎樣的關係?
延伸閱讀:https://wilson0310.pixnet.net/blog/post/302764685-【推薦】那些我看過的名叫「新海誠」的魔力(上)
https://wilson0310.pixnet.net/blog/post/302971940-【影評】《天氣之子》:激怒人的電影也能是好作品?
留言列表